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 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展望
2025-03-08 21:07:01 | 阅读:次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
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展望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的指导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委宣传部及省文联的直接指导与支持下,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以下简称“省学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以倡导与繁荣传统文化为目标,以讴歌新时代为主旋律,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全省各级诗词楹联组织,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齐心协力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目标。诗教工作,一跃名列全国第二名。因此,被中华诗词学会评为全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会长郝红同志被授予全国“中华诗教模范人物”。同时,省学会被评为“中华先进单位会员”,郝红、黄安朝、程兴念等同志被为“中华先进诗词工作者”。《凉都雅韵》、《遵义诗联微刊》被评为全国优秀公众号。同年,省学会、桐梓县学会、望谟县学会、仁怀市学会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全国“联教先进单位”,郝红、陈华锋、肖长林、娄义钊、王林等同时被评为全国联教“先进工作者”。这是自省学会成立近四十年来,第一次获得全国诗词、楹联界的双重褒奖。成绩斐然,荣誉感极强。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全省诗人和诗词爱好者,团结一心、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在推动诗词创作、理论研究、诗教等方面,克服困难,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坚定文化自信,讲担当,讲奉献。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政策,坚持致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与倡导创作反映伟大时代精神、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诗词曲联赋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二)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工作进程。
1、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整体水平。一是认真贯彻贵州省社团管理制度和内资管理制度,每年内资年审和社会组织年审均审核通过;二是认真贯彻上级学会及主管单位的工作部署,上传下达,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落实、有汇报;三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是按照学会《章程》,不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审议通过工作目标及各项重要决定;五是加强管理层自身素质建设,牢固树立为会员服务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六是加强经费管理,公布会员交会费名单,接受会员监督;七是按照会员至上的办会宗旨,督促履行会员义务;八是不间断组织各类学习与交流活动,以增强学会凝聚力;九是加强“两刊一站”和微信交流群管理,对违规言论及链接及时处理;十是加强与全省各级诗词楹联组织联系,做好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各尽所能。
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与诗词楹联组织的不断壮大,特别是为了顺应中华诗词学会及中国楹联学会的各项工作安排,在原有诗词教育工作委员会、女诗人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了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民族诗词文化工作委员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各工委的建立健全,无疑为有组织、有保障、有特色地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四)创新工作方式,搭建宣传平台。
1、信息化管理取代了传统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现了异地办公,会费交纳等日常工作。加强了学会之间、会员之间、各地管理人员之间无地缘互通。方便、快捷、省时、高效上网查阅,网上投稿,在交流群展示作品等。
2、不遗余力,注重《贵州诗联》、《贵州诗联微刊》、《贵州诗联网站》“两刊一站”及六个工委的打造与创新。注重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是《贵州诗联》办刊与网建的主旨与方向。全年如期编制与印发《贵州诗联》12期;不定期编辑发送《贵州诗联微刊》24期;女工委发微刊《黔诗慧媛》26期;青工委发微刊《黔诗青年》28期,青工委专辑内容55期;诗教委发微刊《黔诗教苑》23期;红色诗词文化工委发微刊《黔诗红韵》31期,其中:红色诗词·诗刊21期,红色事迹·简讯10期;民族诗词文化工委发微刊《黔诗民风》21期,美篇12期。散曲工委发微刊《黔风曲苑》19期,工作简报7期。同时,完成了《贵州诗联网站》各版块栏目的调整与更新。
3、为贯彻落实会员至上的工作理念,每年编辑《黔风留韵——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品集》一卷,至今已编辑发行3卷。
(五)发挥工委作用,推进诗词振兴。
1、诗教委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先后获得“中华诗词之市”、“中华诗词之乡(镇、村)”、“中华诗教示范单位”、“中华诗词之家”、“中华诗词校园”等称号的省级482个,国家级134个,在全国名列第二。
同时,遵义市正在向“诗词强市”的目标努力奋进,仁怀市创建“红色诗城”的工作目标已经正式启动。二是按照按照中华诗词学会(2023)28号文件要求,在全省开展了“回头看”检查工作。目前,所获得授牌的单位及个人已基本检查完毕,并提交了“回头看”总结材料。三是铜仁、六盘水、安顺、黔南州均把通过在学校开展诗教活动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各项工作已逐步推进。四是不定期聘请专家学者线上、线下举办诗词讲座,开展诗词创作研讨,全年举办诗词讲座8期。这种新颖的讲座形式,不仅能反复收听,还能在各市县交流群相互转发,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大大提高了诗词欣赏与创作水平。《黔诗教苑》微刊,突出诗教特色,对全省诗教工作的推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女工委工作。在全省会员中,女诗人比例约占三分之一。女诗人在弘扬与繁荣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潮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省学会及各市(州)县的女性会长、副会长的共同努力与带动下,各地女诗人佳作不断,竞相争艳。以《贵州诗联》的“淑媛吟芳”栏目为基石,创建了《黔诗慧媛》微刊。同时,加强对外交流窗口,与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各地女工委频频开展交流活动。贵州女诗人作品在全国各地诗刊竞相登台,扩大了贵州女诗人的影响力。
3、青工委工作。培养青年诗人,是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省学会青工委通过线上线下,先后组织14个贵州省高校诗联社团成立了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青工委高校联合会,还建立了10个中小学社团。积极开展青年诗词学习会、第一届青年诗词对句竞赛等活动。搭建《黔诗青年》宣传平台,以新春挑战计划、夏日挑战计划,展示青年诗人风华正茂的创作前景。
4、红色文化工委工作。积极搭建平台,实行区域全覆盖,组建内外联谊微信群。夯实阵地,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适时在中华诗词学会“诗词云”总站,开通“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分站。创建《黔诗红韵》微刊,登载“红色文化、红色元素”作品,不断宣传贵州红色文化,充分发挥了全省九个市(州)在收集整理红色文化事迹史实的重大作用。
5、民族诗词工委工作。根据贵州省多民族的特点,尽可能地展示民族特色与风情,组织采风与联谊活动,创作诗词作品600作首。创建《黔诗民风》微刊,图文并茂,用文化振兴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6、散曲工委工作。在《贵州诗联》栏目“曲苑新枝”的基础上,创建微刊《黔风曲苑》。坚持“每月一曲”同题创作,不定期推出内参工作简报。周期相对固定化,半月一期,不断丰富了散曲的创作内容。
(六)加强对外交流,展示人文风采。
1、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节送春联活动》。共送出年味十足的春联3500余副,“福”字3000余个,为乡村、企业、社区纳福。
2、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国家安全厅的指导下,与中共贵阳市委政法委、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阳市国家安全局、贵阳市教育局等单位联袂在贵阳孔学堂阳明大讲堂隆重举行举办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贵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飞花令·经典诗词名言书法作品邀请展活动。
3、与《贵州日报》等单位联袂举办了“首届贵州少年诗词大会”。做为主办方之一,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在大会筹备之初,就积极参与策划、组织竞赛命题等,为本届贵州少年诗词大会提供了全力支持。
4、带领诗友自费赴省外开展采风活动,走出贵州,与兄弟省市诗友在交流与切磋中提高创作水平。赴广西开展了《桂水龙门流雅韵 黔山凤阁展高情》交流活动。与当地诗词楹联组织倾情畅谈,相互赠送刊物、诗词集及书画作品,以零经费开展交流活动,向兄弟省市取经学习,让贵州诗友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创作激情与诗词质量。
5、多次举办诗词网站联动共享工作培训会。各级诗联组织负责人、94个团体网站、各级管理员和个人用户共200余人参加。大大激发了广大会员参与“诗词网站联动共享工作”建设的积极性,新增加3个团体网站、9个管理员、248个个人账户。
6、全力组织完成中华诗词学会及中国楹联学会部署的各项工作。完成了中华诗词学会要求的《二十一世纪诗词史》候选人、《第五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组)》等申报与推荐工作。
(七)陶冶人文情怀,唱响时代精神。
在我国传统节日或重大活动来临之际,省学会及所属的六个工委共同举办相应的庆祝及联谊活动。先后举办了“庆元旦·迎新年”、“辞旧迎新大联欢”、“闹元宵”、“诗润五月”、“千里同颂·两节共吟”、“2023年年会暨2024年迎春联欢会”等活动。全省各级学会积极组织诗友精心编排并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歌舞、朗诵、吟诵、乐器演奏等文艺节目,竞相展示艺术才华与卓越风采。
(八)存在的问题
一是懂诗词楹联、爱诗词楹联、乐于奉献、善于管理、年龄符合政策规定的人才非常缺乏,要组成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一个优良的服务团队非常困难,这应该是各级诗词楹联组织的共性问题。
二是随着市场物价上涨因素,会刊印刷费、邮寄费一涨再涨,各项管理费用也不断增加,而办公经费却一直处于下调状态,造成经费不足。省学会所开展的诸如诗词楹联大赛,逐年召开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等重要会议,均需寻求热爱诗词的企业家们的倾情赞助。在今后的工作运行中,经费紧张仍然将是学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三是影响学会发展的隐性因素依然存在,会员年龄层次相差大,年轻诗人偏少是诗词队伍的短板,诗词繁荣发展需要更多年轻人共同发力。
三、下期工作打算
1、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全省诗人和诗词爱好者不负时代,不负诗心。
2、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支部建设。
3、认真落实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加强请示报告与对接,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学会领导班子建设,充实强化领导力量。
5、建章立制,强化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思想。
6、进一步办好“两刊一站”及各专委会微刊等宣传平台。
7、充分发挥各工委作用。加强与上级学会相应机构的对口衔接与拓展工作。
8、拓宽发展会员渠道,做好后备力量的储备,缓解当下全省各级诗词楹联组织老龄化的局面。
9、组织开展好会员活动,开阔活动空间,增加活动内容及活动频率。
10、巩固深化提高,深入推进“三创”工作。重点引导桐仁、安顺、六盘水、黔南州在学校全面开展诗教活动,助力遵义“诗词强市”及仁怀市创建“红色诗城”的逐步推进。
11、开展以遵义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为重点的红色文化诗词楹联创作。
“江山有幸诗人幸,文运兴凭国运兴”。要在文化自信和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和发挥促进中华诗词事业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办法举措,新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带领广大会员为祖国赞颂、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放歌,让文化自信更纯粹、更深层、更持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
202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