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 > 诗联故事 >
诗联故事

黄花节接黄花女

2025-03-14 18:30:23 | 作者:李瑞和 | 阅读:

      2003年元月,从某联书又见到“黄花节接黄花女”的单联故事。仔细往下读今人所对,汗颜不已。对句一:白马营迎白马郎。对句二:红叶季寄红叶诗。这两个对句多年前便已拜读,作者传为著名画家、诗人、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而其中的“白马营迎白马郎”对句,近些年联界大小报刊异口同声赞为“绝对”“佳对”。我不知马老见了这么多颂辞有何感受,反正一直以为别扭。故事发生于民国,不存在新旧声韵问题,出句中“节”“接”只能按入声字处理,而对句二的“季”“寄”以仄相对,绝对败笔。对句一关键在“白马营”和“迎”。故事背景为江南某小镇,一个“营”字给人不伦不类感。“迎”字最不堪入目,所谓“迎”“接”二字同义,即犯合掌。上联为男方迎娶女方,下联成女方迎接男方,现实婚礼中,倒底谁迎谁?
      有心试对,挑战自我。冥思数日,便有了三比对句,其一:白马潭(或“滩”)探白马郎。贵州方言,“潭”、“滩”、“探”同音,读“贪”。其二,白玉桥瞧白玉郎。其三,红叶山删红叶诗。联想到晚清都匀女诗人陶桂贞的悲剧人生(24岁投江自尽前夕在都匀红叶山焚烧自己所有诗稿)。
      出句相告刘崇信诗兄,半月后来电话告诉所对,竟为:白玉桥瞧白玉郎。一时愕然。

贵州诗联杂志
网站首页 | 学会简介 | 学会章程 | 入会申请表 | 理事会概况 | 会长致辞
版权所有:贵州诗词楹联学会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号:黔ICP备19009337号    网站建设 贵州大秦传媒